- 网页设计 整站网页设计 网站模板设计 网站开发 综合门户网开发 企业网站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 资讯网站开发 团购网站开发 手机网站开发 宣传展示网站 网站功能开发 网站特效制作 应用软件开发 手机应用软件 计算机应用软件 软件美工 程序修改 仿网站开发 脚本插件 软件测试 网站改版 企业办公系统 软件汉化 软件界面皮肤 企业办公系统界面 应用移植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应用汉化 安卓系统定制 网店装修 【淘宝网店装修 网店推广 网店收藏分享 淘宝店铺策划 淘宝微博推广 打造爆款 详情页设计 淘宝论坛推广 淘宝QQ群推广 淘宝软文写作 详情页文案 店铺模板设计 店铺首页设计 店铺海报设计 店铺banner设计】
現貨《西方世界的興起》道格拉斯?諾思/聯經
作者 :道格拉斯64諾思,羅伯64保羅64湯瑪斯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 :2016/(咨询特价)
ISBN (咨询特价)
適讀年齡 :成人適讀
定價 :(咨询特价)
詳細資料
編/譯者:劉瑞華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20
出版地:台灣
《西方世界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代經濟史學術巨擘 道格拉斯64諾思
以「新經濟史」研究歐洲經濟的重要著作
提出關鍵問題:西方世界經濟成長的主因是什麼?
推翻「工業革命技術革新」促成「西方近代民族國家興起」的觀念
主張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才是經濟增長的關鍵!
台灣讀者引頸企盼40年,譯注繁體中文版首度在台上市
經濟學系指定必讀經典!
當代經濟史泰斗級大師64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代表作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Douglass C. North)獲獎原因:
建立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型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
開拓經濟史研究,透過經濟學理論和量化方法,闡釋經濟和制度變遷之間的關係。
西方世界的富強,在十八世紀前就已注定!
在探討歐洲國家興起時,諾思提出大膽而原創的論點,
將焦點從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轉移到16、17世紀的市場經濟發展,
探討歐洲出現世界上發展最先進國家的過程,
開啟經濟史與制度分析合作並進的契機,對經濟史學影響深遠,
是諾思個人及新經濟史重要的學術里程碑。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的早期作品,也是新經濟史學的代表作之一。在過去,大多數經濟史學家宣稱技術進步是西方經濟成長的主因,但諾思指出,創新、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累積等並非經濟成長的原因,它們本身即是成長。他強調的是何者引發經濟成長。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成長根本不會發生。
諾思在探討西方近代民族國家興起這一課題時,採取不同於過去的論述方法,而是運用交易成本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及所有權理論,從而被認為實現了「經濟史和經濟理論的統一」。得出的結論,就是試圖改變從某一偶然的技術革新中,尋找發生產業革命原因的偏見,引導人們從現代所有權體系和社會制度漫長的孕育過程中,尋找經濟增長的原因。本書觀點備受西方經濟學界的矚目,在新經濟史學研究領域不斷有追隨者和仿效者出現,成就諾思成為諾貝爾獎得主的主因。出版後引起巨大迴響,是經濟學指定的必讀書籍。
- 作者介紹
道格拉斯64諾思(Douglass C. North, 1920-2015)
(咨询特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曾先後任教於美國的兩所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與Washington University)經濟學系,並曾擔任美國經濟史學會會長。諾思是新經濟史的先驅者和開拓者,他開創性地運用新古典經濟學和計量方法研究經濟史,並且深入制度分析,結合政治經濟分析,將財產權、國家、意識型態等重要素用於理解經濟演進和經濟發展。主要著作有《西方世界的興起》、《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等多本經濟史經典名著。
羅伯64保羅64湯瑪斯(Robert Paul Thomas, 1938-)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經濟學系,從事經濟史教學與研究,於2002年退休。
譯者介紹
劉瑞華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生於1960年。1991年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博士,在諾思教授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財產權與政府收入:台灣土地改革的研究》(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ment Revenue: A Study of Taiwan’s Land Reform)。自1991年起任教於清華大學經濟學系迄今。
試閱
選文:第一章 議題(節錄)
西方人的富裕是個既新鮮又獨特的現象。在過去幾個世紀,西方人從長期貧窮與持續饑荒的束縛中掙脫,實現的生活品質唯有靠相對的豐裕才能達成。本書旨在解釋這個獨特的歷史成就─西方世界的興起。
本書的中心論點是直截了當的。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成長的關鍵;在西歐出現有效率經濟組織的發展,正是西方世界興起的主因。
有效率的組織引領出制度安排與財產權,進而創造個人經濟努力的誘因,使得私人報酬率近於社會報酬率。在後續章節,我們將提出並運用一個可行的模型,描述引發制度變遷的變數。不過我們必須先從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著手,以一種簡化的形式,來檢視私人與社會成本、收益之間的差異。
談到經濟成長,我們指的是人均(per capita)所得長期上升。真正的經濟成長,意味著社會總所得必須比人口增加的速度快。另一方面,停滯狀態則是人均所得未能持續增加,即使在很長一段期間,平均所得會隨著循環有升有降。
當個人沒有動機去從事那些會導致經濟成長的活動時,就會出現停滯狀態。就算社會裡有人可能刻意不顧正面的誘因,也有人滿足於現況,然而隨機的實證經驗顯示,大多數人對於商品是喜多厭少的,並且依此原則行動。經濟成長只需要一部分人對它懷有渴求即可達成。
我們藉此要回過頭來解釋,社會之所以不成長,是導因於它沒有提供人們經濟行動的誘因。讓我們檢視一下其中的涵義。首先,我們必須獨立出因生產因素(土地、勞動、資本)增加引起的所得成長類型。這種直接的增量,導致整體性(普遍性)成長,卻不必然提升每人所得。有兩種情況可能促成人均所得改善,堪稱真正的經濟成長。其一是人均生產因素數量的增加,其二是一種或數種生產因素效率的增加。這種生產力增加的方式,可以透過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3實現,由於生產因素的品質提升(如勞工受教育、資本蘊涵新技術),或者因為不確定性和資訊成本造成的市場缺陷降低,或者肇因於組織變革,使得市場不完全得以消除。
在過去,大多數經濟史學家宣稱技術進步是西方經濟成長的主因。的確,歐洲經濟史是以工業革命為軸心發展的。近來已有其他人強調人力資本的投資是經濟成長的來源。更加晚近,也有學者開始探討市場資訊成本降低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毫無疑問的,上述每一種因素都顯著促成產出成長。同樣的,基於生產會隨著市場擴大而擴大,規模經濟也是原因之一。由於此一理由,加上我們關心的完全是人均成長,所以人口擴張本身為我們測定「真正的」經濟成長時,添加了額外的考慮面向。
前一段論述,反映經濟史學家和經濟學家在評斷經濟成就時,所普遍認為造成經濟成長的各種因素。然而,這個解釋顯然還存有一個漏洞。我們仍然想知道,如果經濟成長所需的只是投資和創新,為何有些社會無法達到這令人嚮往的結果? ...看全部